「香港兩餸飯關注組」近月人氣急升,並登上《New York Times》,揚威海外。版主Andrew在管理關注組上亦別樹一格,社工式管理,在群組內勸交說理,重視網友分享,甚至歡迎「打手」加入,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決」能力。
以facebook關注組的數據評估市況,不失為一個有趣參考。群組現擁有7.7萬名成員,具有一定指標。Andrew打開facebook,以管理員身份顯示關注組數據,可見恢復晚市堂食後,群組留言及互動人數一度急跌,數日後已回復正常,「全日都有post」。

群組擁7.7萬名成員
關注組在高峰期,最多一日有1,600人入組,現時平均100至300人,最多一日有80個post,現時平均40至50個,接近第五波疫情前的數量,可見兩餸飯仍有一定關注度。雖然有兩餸飯店經已結業,但亦有新店加入戰團,「我淨係知呢個禮拜,仲有10幾間新開張」。兩餸飯地圖顯示,同類店舖仍維持在300餘間。Andrew認為,疫情令飲食文化改變,部份人已習慣買外賣,尤其一般茶記或連鎖快餐亦要50、60元消費,兩餸飯是6折或7折價錢,「食得返自己畀錢應該要得到嘅嘢」。
相比其他美食關注組,Andrew在管理上強調言論自由,開放予各方討論,有組員被指是打手,他就回應即使是食店一方,亦有權發帖及留言宣傳,「你係咪覺得打手令你幫襯咗佢,好蝕底呢?你咪去試咗,上返嚟寫返佢,話與事實不符囉」。

他是社工,其專業訓練重視「自決」,「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你覺得人咃呃咗你去食,都係你自己嘅決定,你有權話返人哋唔好食」。所以他從不理會打手與否的爭論,甚至會自嘲自己是打手,「所有人互相去捉鬼,唔會有人分享,個group(群組)就散架喇」。他表示,建立群組的初心是分享,「我明白做生意唔容易,不如我係呢個group(群組)免費畀人宣傳」,食店的宣傳成本降低,消費者亦獲得免費資訊。
註:「人人有飯開」及「齊記美食」的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指沒有打手在關注組,Ian及Benson稱平日都有留意關注組,Ian笑言,「我哋係CD-Rom嚟,好少留言,留言通常都係讚人哋囉,我哋有真係畀like架」。至於Benson,齊記原本只安排Ian受訪,Benson其後得知Andrew會現身,為見對方一面亦接受訪問,三人在屯門友愛分店前相會,隨即「雞啄唔斷」說起兩餸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