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回歸時代|來港9年內地人:變的還有人情

-

後回歸時代|來港9年內地人:變的還有人情

「我就2013年來香港,到現在就差不多9年了。」Angela(化名)30歲出頭,9年前從廣東省來港讀書,在香港有穩定工作,廣東與香港不論是文化還是地理上都十分密切,回歸前,Angela還記得學校有一個畫畫比賽,預先慶祝回歸,「我幼稚園的時候還畫過一幅畫,普天同慶慶回歸,我記得有中銀,有人去舞龍,所以香港回歸我是有記憶。」

文‧攝:特約記者向楓

在內地讀完學士學位,2013年到香港攻讀碩士,真正在香港生活前,有種種都市傳說,來港後都幻滅了,「以前會覺得香港是一個很有秩序的地方,都市傳說香港人不會衝紅燈,成日都會覺得香港人好守規矩。我還記得第一次來香港衝紅燈,是一個本地的同學帶我們衝的。」

Angela指,以前大家會比較包容、開放。
Angela指,以前大家會比較包容、開放。

近10年香港變化動盪很大

之後更發生了一件從內地的角度看最不守秩序的事,「我是2013年來,2014年已經有社運,近10年香港的變化和動盪都很大。」但就算那段時間社會氣氛有時會劍拔弩張,Angela還是能受到香港人的理解,而非對立,「他們是很包容的,本地的同學會坐下跟我們解釋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因為我們真的是甚麼都不知道。」

近十年,她見證香港的轉變,尤其在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更見分別,「五十年不變」,時局變了,對Angela而言,變的還有人情,「變了的是,可以講的都越來越少,可以暢所欲言的自由都少了,香港人都變了,以前大家會比較包容、開放,會願意聽不同的意見、不同的思想。這兩年,我感覺到師弟師妹的態度是強硬很多。」

Angela指,自己回內地就會被人覺得是「反骨仔」。
Angela指,自己回內地就會被人覺得是「反骨仔」。

這25年挫敗過無法做橋樑

也許Angela像不少新移民(或港漂)一樣,從內地來港生活這個身份,不多不少也帶一點使命感,但是在這25年間,好像都挫敗過,消磨了,「當初一來會有很強烈的感覺,很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一個橋樑,令兩地更加了解對方,但是我們這麼多年生活後,不是很做到。我回內地就會被人覺得我是反骨仔,幫香港『暴徒』發聲,但是當我說一些我的想法,說一些內地的好處,就會被認為一定是小粉紅。」

縱使如此,Angela還是覺得香港是她第二個家,「我32歲,有差不多三分一的時間在香港過,不論是學習、經歷,我覺得如果香港不回歸,我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她指自己目前沒有離開的念頭,「很多事情都是政客的政治遊戲,但實際上不單是內地或香港,你看歐美,是不是好像美國一樣民主大選,就可以改變到現狀?我不是覺得民主不好,但不是民主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新移民Angela稱,近10年香港變化動盪很大。
新移民Angela稱,近10年香港變化動盪很大。

香港回歸25周年,我們是站在十字路口嗎?「不是,是一條直路了⋯⋯哈哈⋯⋯」

喜歡香港嗎?「感情是複雜的,香港很多五光十色的東西,很喜歡、很欣賞。生活是有意思的 可以嘗試不同的東西,但是香港有很多東西是過度政治化,大陸是另一個極端,過份政治冷感。」

上一篇新聞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