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血型相同,基因絕對不相同,不同強弱的意志力,乃至承受壓力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自身免疫系統功能好的,感染了新冠Omicron很快康復,感覺像感冒,是輕症;有的人感覺像重感冒,或3-7天轉陰,甚至乎12-14天才轉陰性。問題是你無得選擇輕症或重症,伴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染了疫而引發其他器官衰竭也可能會致命的。
3月7日,英國牛津大學發表於《自然》(Nature)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會導致患者大腦的嗅覺、記憶相關區域發生退行性變化,即使是輕症也不例外。
目前大眾普遍認為,新冠omicron 主要攻擊呼吸道,不可忽視的是,它在急性期可引發多種神經系統併發症,如意識錯亂、腦卒中和神經肌障礙。其他症狀還有: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感覺障礙,甚至是精神錯亂。有的症狀可持續長達數月。例如仍然疲勞,持續咳嗽,眼晴乾瀝,赤痛,腦霧Brain fog,關節痛,肌肉痛,神經性頭痛等,這樣的後遺症如果透過實行慢活,脊椎神經治療,藥食同源或營養干预的手段,才能逐步修復。
染疫期都需要足够休息,多吃蛋白質食物,多曬太陽,熱水澡,少擔心,心開朗才能渡過難關。
如出現以下症狀,建議使用以下提供的療法自癒。
咳和流鼻水:紫椎花3克,檸檬一隻,薄荷3克煮水,加少許蜂蜜。天天當茶飲直至症狀有改善(或者買入以上成份的健康食品代替)。
微微發燒或氣喘:羅勒葉磨碎加少計鹽服用,或者取其汁。
咳嗽:薑汁加牛奶煮到沸騰,連續天天喝;焗泡黃蓮水,加少許蜂蜜;焗泡甘草水;白蘿蔔榨汁飲用。
補充維他命C,每日1000mg,如果伴有神經性頭痛,加B群的B1,B2和B6。吃有助調節人體腸道環境的好菌,使腸道生態正常化,以提升免疫力。
「長期COVID」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從COVID-19中康復,但仍持續受影響,感染4週後仍出現典型急性症狀的疾病。營養補充品療法會有幫助。
染疫後逐漸做適當的帶氧運動。氣功,瑜珈等也可。
疫情令我們覺悟,願今後所有的擔驚受怕都是虚驚一埸,所遇的疫禍人禍都能劫後餘生。
(不適用對以上提到的食物有過敏或不耐症狀的人仕)
文:膳食營養師Dr A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