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外,大灣區廣東各區,論飲食心得及熟悉程度,首推澳門,其次;廣州、潮汕、四邑、中山、南番順、韶關。照計近鄰深圳,發展中的過去曾經香港人後花園,認知程度照計更高?問題在深圳變身之快如魔術,我等一度見證其起步的資深觀察者,乏力應付巨變中衍生出來眾多滙合各地新移民及國際的菜系。

認識一個地方的食制,不單只做個為食鬼,也要對地區歷史文化認知;說起四邑,立馬聯想台山話、中西合璧碉樓群、江門新會陳皮、潮蓮脆皮燒鵝、及讓筆者神魂顛倒的台山黃鱔飯。
潮汕地區跟咱生長的新界元朗,山巒阻隔相距數百里,何來牽連?有,跟食相關,至數年前,吾鄉仍有第三代潮汕家族經營的「米舖」,他們也是超過半個世紀從送火水到石油氣的唯一專門店。超級巿場出現前,香港絕大部份米舖皆掌握於潮汕人士手中,就不是潮屬,我們怎會對傳統潮州糖果及滷水鵝陌生?
改革開放後,廣東先拔頭籌,有賴靠近年全球製衣先鋒香港而發展起時裝事業;那些從深圳開車出發,走國道需時起碼七、八小時才到達汕頭的歲月,離開學校經驗甚green,筆者硬着頭皮走遍大江南北當設計顧問,到訪汕頭經濟特區,多年積累食潮汕菜系寶貴經驗。
幾乎每年兩次,跟隨筆者前往粵東大快朵頤的吃貨們,深圳集合,浩浩蕩蕩經高速四小時,先不入汕頭巿中心,過大橋,於橋底附近「新金鴻」吃上三十多個部位的全牛宴;絕大部份團友未曾嘗過如此震撼,一盤又一盤,深紅色到白色,不可能更新鮮,不同部位的牛肉,上桌後極速放清水中灼熟,入口鮮美清甜至極!
酒店安頓後,先到舊城老區探秘老洋房,入夜潛入打冷名店「富苑」,長桌上以數百計生、熟食材震撼一番打卡不斷,始入座吃喝,至此,團友才算真正領悟何謂「汕頭打冷」,吃個不飽不醉無歸!
次天,再直奔澄海巿,由忠哥創業的「日日香」鵝肉專門店。在下對啖啖肉興趣不大,吸引來自鵝頭頸、鵝肝、鵝腸、鵝翼、鵝掌;鮮、香、甘甜,精湛滷水將鵝肉不同部位推至肉質高峰,嘗過,無不讚嘆,定期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