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文化在華人社會根深蒂固,敬關帝如日月,畏關帝如雷霆。在中國內地、港澳台及海外各地,建有數以萬計的關帝廟,更遠至非洲及澳洲最南端的塔斯曼尼亞。全港有40多間當中,以位於深水埗的關帝廟最大,整個佔地面積約7,000多平方呎。

饒宗頤親題匾額對聯
關帝獲儒釋道三教共尊,本港有40多間以關帝為主神的廟宇,除了文武廟、協天宮等廟宇,還有主祀關帝之道堂、祠閣、會館。芸芸眾多關帝廟,深水埗的關帝廟為九龍區內唯一主奉關帝的廟宇,始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之前,迄今已超逾131年歷史。

位於海壇街158號的深水埗關帝廟,當年由深水埗坊眾、各區善信和駐大鵬協鎮的清朝官員捐款興建。原稱協天宮,後改為武帝廟,廟內同時供奉觀音和包公。立廟之初,由建廟人士管理廟務,直至1931年由華人廟宇委員會接管。深水埗關帝廟內有鑄於光緒十七年的大鐘,以及刻工美輪美奐的神壇;廟的外牆則有精緻的壁畫、浮雕及石灣陶瓷等。2010年,委員會斥資進行大型重修,不但加建牌樓,並由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匾額及對聯。重修後,該廟正式易名為關帝廟。
台灣則有600多座關帝廟,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的古廟鎮安宮,全台灣最大,據傳百餘年前關帝雲遊到此,選定為宣化之所,1906年建廟至今。是南台灣唯一「南天直轄」的關帝廟。該廟於百年廟慶時,新建造一座全台八卦形堂宇,頂樓奉座巍峨莊嚴鎮安宮新廟。廟中的關聖帝君像高51呎,是全台最大關聖帝君像,採用關帝秉書夜讀的忠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