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待遇|調查指北上發展八成人月薪至少2萬元

-

灣區待遇|調查指北上發展八成人月薪至少2萬元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鼓勵年輕人北上大灣區城市發展,但在許多人心目中,灣區薪酬等待遇遠比香港還低,但究竟實情如何?團結香港基金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逾半數居於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對其生活狀況感到滿意;逾八成在內地發展的港人每月收入至少為2萬港元,較在香港的收入更可觀。

這項名爲《促進灣區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發展機遇》的研究報告,由團結香港基金分別委托嶺南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進行了三項調查。香港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方偉晶指,其中委託嶺南大學於今年4月以電話訪問逾一千名香港居民,了解市民對內地人來港工作的意見。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佈題為《促進灣區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發展機遇》的研究報告,聚焦粵港0澳大灣區人才流通議題。左起: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麥穎聰、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方偉晶教授、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王品橋。中評社
團結香港基金近日發佈題為《促進灣區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發展機遇》的研究報告,聚焦粵港0澳大灣區人才流通議題。左起: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麥穎聰、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博士、香港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方偉晶教授、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王品橋。中評社

與港大中大嶺南合作進行三項調查

團結基金亦分別與港大及中大合作,調查了逾三千名留港的內地高學歷人士來港發展的意願,及二千五百名長期在大灣區工作的港人的工作現況。以了解香港市民對跨境人才來港就業的看法,並研究香港及大灣區人才跨境工作和生活的情況。

其中,在灣區生活的受訪港人中,超過一半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他們亦在1–10分之間自評原先置身香港及後來到內地的社會經濟地位,結果發現其社經地位平均由4.65分上升至5.75分。

 

調查顯示,在內地發展的港人之中,過往在內地有工作經驗的受訪者與過往在內地沒有工作經驗的受訪者相比,前者自評的社會經濟地位更高,也更有長遠在當地發展的意向;這反映出對當地市場及文化認識較深的人才有相當優勢。

内地創科人才留港發展意願特低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表示,目前,香港每月工資中位數為約1.8萬元,而調查指出逾八成在內地發展的港人每月收入至少為2萬元,較在香港的收入更可觀。

郭凱傑續指,約六成持工作簽證來港的內地人不打算長期留港發展,當中創科行業的人才的留港意願特別低。他指,香港優才入境計畫的審批時間過長,加上本港為外地人才提供的住房配套不夠完善,內地人亦甚少與本地人交往,大大減低人才留港發展的吸引力。

 

調查同時發現,無論是内地人才來港還是港人北上發展都依然面對不少挑戰。就此,報告提出了以下政策方向,建議特區政府未來從簽證、住房、醫療等政策着手,促進大灣區人才互聯互通。

 

上一篇新聞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