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觀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283號華興商業大廈1001室

殘而不廢|接納雙腳缺憾 港隊女飛魚游出不平凡

-

殘而不廢|接納雙腳缺憾 港隊女飛魚游出不平凡

「我雖然坐輪椅,但不代表完全沒法走路或無法站立,只是長距離走得不遠,但在家裏和課室是可以走路的。」文/攝:Ophelie C

訪問當天,17歲的港隊殘疾游泳選手林寶儀從輪椅上站起來,還走上了一段樓梯。說來慚愧,筆者當時也感驚詫,還感受到旁人側目,倒是寶儀從容淡定地繼續接受訪問,大概是這些年來,她不但代表香港在國際泳壇游出佳績,應對旁人種種異樣目光也早已處之泰然。原來即使天生下肢痙攣,但除了走路有限制,生活跟一般人無異,她更希望未來可以當社工,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其他人積極擁抱自己的不平凡。

寶儀(左二)和弟弟(右二),以及隊友一起出國參賽。受訪者提供
寶儀(左二)和弟弟(右二),以及隊友一起出國參賽。受訪者提供
寳儀(中)在巴林亞洲青少年殘疾人運動會勇奪兩面銅牌,還擴闊了眼界。受訪者提供
寳儀(中)在巴林亞洲青少年殘疾人運動會勇奪兩面銅牌,還擴闊了眼界。受訪者提供
訪問當天,寳儀冒雨接送弟弟放學。
訪問當天,寳儀冒雨接送弟弟放學。

殘疾只是有所限制 生活與常人無異

「之前謝師宴我穿裙和高跟鞋外出,旁人會用特別眼光看我。其實我都是女孩子,都會貪靚的。」在今年考完DSE的寶儀坦言,小時候坐嬰兒車外出已不時被路人指指點點,現在穿裙子路人也行注目禮,不過性格樂天的她明白這是源於不理解,「有些人會覺得你沒法走路就不應穿高跟鞋,但其實我的腳跟比較短,主要用腳尖走路,像跳芭蕾舞般,所以我穿高跟鞋的話剛好支撐着腳跟,反而走得更加好」。

的確,社會對殘疾人士有種刻板印象,不明白他們有很多事情做得到,甚至比一般人做到更好。就像寶儀,即使小學時已是校隊游泳選手,參賽時居然遇保安員白眼阻攔,還跟她媽媽說:「她既然不方便,為甚麼還讓她游水?」

不讓缺憾限制自己 出國參賽擴闊眼界

「其實每個disable(殘疾人士)的限制都不同,不該以劃一的認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寶儀與同樣患有下肢痙攣的弟弟就是堅持游下去,才能加入港隊、為港爭光。雖然每周訓練六天,但她無論多累也要全力以赴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不需要每次訓練都落足100%的力去做,但我會覺得,就是每一次訓練都要做到最好的動作和時間,進步才會更明顯」。

寶儀已先後代表香港到杜拜、印尼、墨爾本、新加坡、天津等地作賽,更在巴林2021年亞洲青少年殘疾人運動會勇奪兩面銅牌,贏得獎牌之餘還擴闊眼界,「出國會看到有些運動員殘疾的情況比我更嚴重,可能只有手可以動,有些截肢沒了雙手雙腳,有些嚴重得只有頭可以動,但他們都決不放棄游水,仍會用身體去游蝶式。他們不會讓身體限制自己,不會不做運動或放棄自己、浪費人生,這令我覺得要更積極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中學畢業典禮上,潔心校長劉瑤紅博士(右三)、前副校李綺雯(右一)和昔日小學體育老師朱家樑(左二),以及寶儀父母合照留念。
在中學畢業典禮上,潔心校長劉瑤紅博士(右三)、前副校李綺雯(右一)和昔日小學體育老師朱家樑(左二),以及寶儀父母合照留念。
寳儀懷念校園生活,感激老師和同學多年來對她的照顧。
寳儀懷念校園生活,感激老師和同學多年來對她的照顧。

感激師長同學同行 接納自己的不一樣

畢業於潔心林炳炎中學的寶儀承認,再樂觀也有失落時刻,偶爾也會聚焦在雙腳缺憾上,此時師長的幫忙和朋友的鼓勵特別窩心,「她們會說笑似的跟我說,雖然她們可以跑,但在水裏我比她們在陸地上行動得更快,所以,就是自己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她認為面對缺憾,及早接納自己最重要,「你終有一日都要承認它是你身體的一部分,那為甚麼不早一點承認它,早一點開心?」

問寶儀有甚麼希望他人理解更多,她說想提醒大家,遇到輪椅人士不必特別讓路,「大家按原本路線走就可以,這樣反而會減少撞到的機會」。另外除了不得不幫忙的時候,其餘也不必太熱心幫忙,「很多事情我都做到的,例如日常㩒𨋢或拿東西,可以當我們是普通人,不需要特別對待」,說時她的情緒明顯比談自己的成績更着緊。她的回答令筆者陷入深深的反思——原來,真正的共融,需要的是更多的認知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