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觀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283號華興商業大廈1001室

靜觀深情|已讀不回

-

靜觀深情|已讀不回

別人「已讀不回」會讓你感覺受傷嗎?這是很常見的困擾,難怪WhatsApp將容許用戶隱藏「在線」狀態,避免大家看到對方在線又不回覆自己所帶來的誤會。但原來沒安全感的人才較容易受影響,而讓你感覺受傷的不是別人,是自己的解讀。

By Ophelie C(以靜觀開拓的眼界,細看日常)

不獲回覆就不想再聯絡

筆者曾經深受其害,最嚴重時連新相識「已讀不回」也不安。有次為前輩寫文章,因遲遲收不到回覆而認定自己寫得不好,後來他才跟我說他非常滿意,覺得沒甚麼要改就沒回。我卻沒因此醒悟,任何「藍剔」仍然讓我焦慮,還會逃避和埋怨,看到上一則訊息不獲回覆,就不想再聯絡那個人。

原來問題不在別人,在我自己。後來讀了些心理學文章,才恍然這焦躁是一種心理學稱為「依附焦慮」的表現,背後深層原因是對自己的價值缺乏安全感——你不相信自己值得被認同或尊重;要是對方是情人,則你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才需要尋求回覆來肯定自己。

需要時間思考如何回覆

跟傳媒朋友說起,發現這跟新聞工作需要「秒回」也有關,我們稍遲回應,那同事會隨即出現在眼前的!但離開傳媒崗位後發現人人回覆習慣也不同,甚至有一類人,他們老是已讀不回—原來回覆對他們是壓力,他們需要時間思考如何回覆。基於這種認知,我開始反思:既然感受人人有別,為甚麼認定別人一定體會到自己的受傷,還刻意忽略呢?

平靜情緒後抽離一點去看,原來這是把自己的習慣和規則強加於人,忽略了別人回不回覆其實可以有很多原因,例如當時很忙、很累,或者要想一想。下一次再被已讀,與其糾纏「對方到底怎麼想」,不如試試放下自己的解讀,好好探索「自己怎麼這樣想」,說不定有別一番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