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快近3年,香港經濟受到重創,百業待興,特區新政府上台有何新政扭轉劣勢?香港創科漸顯成果,是否可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昨日(4日)在假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演講廳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蒞臨分享他的管治理念;行政會議召集人及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擔任主禮嘉賓,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發表主題演講, 房屋局、創科局二位局長及一眾專家學者針對疫情後的香港機遇分享真知灼見。


葉劉淑儀:七人欖球賽是放寬防疫措施考驗
主禮嘉賓葉劉淑儀表示,本周可謂「盛事之周」,多個國際級論壇及七人欖球賽在香港舉行,意味香港經濟正在復甦。她指出,國際金融領袖峰會的順利舉辦令人十分感動,即使美國政客 打壓,依然有許多國際友人出席表達支持,也表示很高興能夠回來香港,包括瑞士國際結算銀行領袖,這有賴香港深厚的基礎。她又形容,有朋友無法到場是舉辦盛事常有之事。
她續說,觀看疫情數據,相信我們可以很快看到曙光,而國際七人欖球賽3日內將有2萬多人聚集,將是一個考驗,若確診數據沒有繼續上升,相信我們有條件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


主題演講之一的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備受中國企業家推崇的經濟學者陳志武教授開首則明確指出,未來日子不好過!他說,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分別為:一、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重新把世界劃為兩大陣營;二、動態清零全面實施:顯現不同體制的差異。新冠病毒使體質差異從抽象變得具體;三、二十大召開:使戰略定位非常清晰,政治與經濟的定位不再模糊。
陳志武:港發展高科技「現實和願望是很不一樣」
他指出,當今世界各國民粹主義興起、強人當政、排斥外國人、逆全球化;世界以價值觀 建構陣營。中美要脫鉤,新冷戰在進行,這意味着「只談生意、只談賺錢」基於規則的國 際規則已成為歷史──過去 40 年的國際環境已成歷史,未來的世界局勢,對於香港的商業與投資發展無疑是一大挑戰。那麼今後,香港「該怎麼辦」? 他總結有三:一、對香港:貿易業務繼續受脫鈎衝擊,金融中心地位雖然已經下滑,但仍是競爭優勢所在 ;二、對個人投資而言:由於未來世界秩序、各國內部制度都變得動盪, 對金融資產不利,而物業資產會相對可靠,財富安全應是首要考量;三、對企業發展而言: 短線收益比長效收益更加可靠(尤其考慮通脹因素);百年老店難求難保。企業安全應放 首位。自1949 年公私合營、私有公司公有化後,市場、企業的不確定性將再現,香港即將重新面對挑戰。 他還補充說,雖然香港的定位是希望發展高科技,但「現實和願望是很不一樣」的。

兩極背景下 必須在金融傳統貿易上重新定位
在答問環節中問及不少人認為世界局勢從 一國獨大(unipolar)轉變到雙極(bipolar),未來會否走向多極(polypolar)的世紀秩序?陳志武教授指出,俄烏衝突一事中可見,俄羅斯是紙老虎,因此要單獨建立一極,是 基本不可能。唯一的可能性是兩極:中國加上俄羅斯,印度等為一極;歐美加上北約等為 二極。「當然,香港在中國之外,也可以在兩極背景下,在金融市場、傳統貿易上重新定位,也可努力守住香港在全球貿易上的權重及影響力,守住客戶和服務專業性。」
被問及香港將如何保住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陳志武教授說:「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根本的基礎,但是我們都知道,也許現在已經到達了一國兩制 2.0 版。在這個背景下,一方面我們強調香港實際上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另一方面,其他國家也越來越視香港為中國的一個城市。在這種情況下,香港未必能完全享受國際貿易上百分百的兩制,這是有難度的:在事關利益的情況下,我們希望香港是兩制,在其他方面,香港又強調一國。 前幾天,我在美國商務部查找就業的數據,發現無法聯網。因為美國聯邦政府的網站已經把中國的IP給封了,就像中國也同樣設置了對外的防火網。」


李家超:香港經已重返國際舞台的中心
專題討論結束後,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體,不免受肆虐全球三年的新冠疫情影響, 不過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市民攜手合作之下,香港仍然堅毅向前,從未停步,香港過去三日成功舉辦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今次峰會盛況空前,充分顯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亦反映香港經已重 返國際舞台的中心」。 他也表示,「一連三日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今日亦會揭幕,我很有信心香港能夠成功舉行另一項精彩的國際盛事。不同的盛事接踵而來,加上社交距離措施在風險可控下有序放寬,香港社會不斷活起來、動起來。」
他補充,香港的機遇無限,即使沒有新冠病毒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心無旁騖,憑着信心,一定可以令香港實現新飛躍,展開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