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看過一條短片,一位美國植物專家在郊外摘了幾株野草,回家調製洋䓤雞湯,沒錯,這就是日本人說的山菜。香港有沒有山菜可以食用呢?理論上有,而且隨處可見。香港人近年熱愛登高,山旮旯的沿路上總會遇見不同顏色不同形態的野花和草木,但就是一時間說不出它們的名字,亦不曉得那些植物的特質。不如我們就在這裏分享幾種香港常見野花的故事吧。
文 / 攝 : 杜相元


大家行山時,有沒有試過被一些植物種子纏滿衣褲鞋襪?如果有,很可能就是白花鬼針草的種子。顧名思義,這種草本植物會長出「鬼針」,神不知鬼不覺的黏在你身上。這些「鬼針」其實是它們的果實,長有倒刺,利用所有經過的生物散播種子。白花鬼針草是菊科植物,初夏至秋末都會開花。
白花鬼針草 初夏至秋末開花
上文說的山菜,就是白花鬼針草。它們的莖和葉皆可食用,炒蛋放湯兩皆宜,也有人用作中草藥,有清涼降火效用。這裏說理論上可以食用,因為你不會知道白花鬼針草生長的地點有沒有人噴灑過滅蚊劑或化學肥料等不適宜食用的物質,而且採摘野生植物也不值得鼓勵。白花鬼針草又叫咸豐草,據說是清朝咸豐年間大量衍生而得名,也有另一說法,認為「咸豐」與「寒風」發音相近,因為它們不畏寒冬,在冬季依然會盛放。
白花鬼針草英文是Spanish Needle,與它同屬菊科的香港原生草本植物蒼耳的果實也長有倒刺,據說發明魔術貼的瑞士機械工程師George de Mestral某天在郊外遛狗後,發現狗狗和自己的襪子都黏滿倒刺,於是用顯微鏡細心觀察,得出鈎刺的運作原理,研發出至今仍很流行的魔術貼。


毛麝香一身仙氣 清香提神
另一種香港常見的草本植物是毛麝香,鮮艷的紫色花兒總是突然在山徑兩旁綻放,讓爬山爬到氣若游絲的你精神一振。毛麝香又叫倒地蜈蚣,通常生長在潮濕的山邊。既然擁有氣味芬芳的名字,就知道它們一身仙氣。它的葉子長着微小的細毛,只要輕輕把葉子揉碎,就會嗅到清香提神的香氣。
說到香味,不能不提香港常見的芸香科植物,我們常吃的生果,例如橙、柚子、柑橘和檸檬等,都屬於芸香科。香港郊野不易發現這些果樹,但同屬芸香科的山油柑、九里香、兩面針和簕欓花椒則相當普遍。芸香科植物最顯著的特徵是葉片和花瓣都帶有油腺,在陽光下尤其明顯。試着擠壓葉子,油腺便會散發出香氣。坊間的一些精油,部分就是來自芸香科植物。


簕欓花椒帶尖刺 具藥用療效
雖然如此,並非所有芸香科植物都平易近人。簕欓花椒的樹幹帶有尖刺,喜歡「爆林」的山友總有被它們刺傷的沉痛教訓。它們又稱「盲雞欓」,因為木質非常堅硬,聽說鄉郊村民以前會利用簕欓花椒的樹幹製作柺杖,又可以作為擂磨芝麻、杏仁的擂漿棍。有科學研究更顯示,它們的枝幹有藥用療效,可以醫治牙痛、虐疾和創傷等,但同時有副作用,孕婦、兒童及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不宜服用。
不是樹幹帶有荊棘的就是簕欓花椒,同屬芸香科的兩面針,葉片和樹幹都會長出尖刺。兩面針的葉子底面中央都會長出纖細的尖刺,但這種植物含有毒素,可引致頭暈、嘔吐或腹瀉。很多植物形態近似,想一生平安的話,還是切勿胡亂採摘野花野草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