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超級強颱風「山竹」重創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已完成更新工程,將於明日重開,予公眾免費入場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伍志和表示,以新面貌出現的博物館,糅合自然與人文歷史景觀,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入場參觀,成爲打卡新蒲點。


位於筲箕灣東喜道175號的香港海防博物館,前身為鯉魚門炮台,是香港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但該博物館於2018年9月中遭「山竹」嚴重破壞,覆蓋整個展覧廳的巨型帳篷嚴重損毀,當局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及更新工程。
修繕和更新工程歷時4年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伍志和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更新後的博物館營建新的品牌形象,包括採用糅合軍事建築特色元素的新標誌,又因獨特地緣關係,博物館強調糅合自然與人文歷史景觀,屬本港獨一無二。他希望,博物館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入場參觀,除瞭解香港的海防故事,亦體驗博物館四周山海一色的自然風光,「呢度真係真多打卡點㗎」。


何以修繕工程歷時4年?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藏品及海防博物館)何惠儀表示,這是由於天幕突然被吹毁,打亂了博物館原本計劃的更新工程,加上天幕維修工程複雜,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導致整個更新工程有所延誤。她並,整個維修天幕工程花費約1,800萬港元。
增加日本侵華侵港内容
這次的更新工程主要分三個部分–接待大樓、常設展覽及史蹟徑。當中,新設2個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及「鯉魚門炮台」,以「主題式」演繹方式,展出逾730件展品、近540張圖片,同時加入超過55個多媒體及互動裝置,當中包括全新「香港保衛戰」沉浸式影片,增加觀眾體驗。
更新後的博物館同時加強展示抗日戰爭歷史包括日本侵華、香港保衞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奮勇抗日等內容,讓公眾對此段歷史有更深的認識。

推薦5條路綫供參觀者選擇
而「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則設置了24個史蹟點,包括建在岸邊岩洞內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台及溝堡等。可透過史蹟徑感受鯉魚門海峽的歷史和軍事氛圍,更可欣賞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交織的獨特之美。
館方還根據不同參觀者需要,設計出5條主題路綫,如武器設備,適合軍事科技愛好者,需時2小時;爭戰故事,適合歷史愛好者,需時1.5小時,以及適合自然探索及觀光愛好者的「文化遺產與自然景緻」路綫等。另,博物館亦首次開設餐廳,明日起正式投入服務。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等昨傍晚出席博物館重開典禮。卓永興致辭時表示,政府重視促進市民了解抗日歷史,紀念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經歷,並培養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