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容世語|你所不知道的非洲

-

容容世語|你所不知道的非洲

剛過去的聖誕新年假期,有朋友帶我到香港的非洲中心聚餐,原來香港非裔族群不少。其實我們即使沒有機會去非洲,也可以透過非洲中心認識來自不同非洲國家的朋友,他們表示要在香港重塑「黑色」的意義。

By張翠容(國際新聞工作者)

無可否認,香港人對深膚色人士總有偏見,特別是一想起非洲,便與貧窮、疾病和恐怖主義聯繫起來。有學生問我,它是一個國家的名稱嗎?我感到啼笑皆非,回說,這個世界存在着五十四個國家啊!隨着地緣利益的爭奪,它更成為中美博弈的重地之一。

拜登希望借助非洲大陸對抗中俄

早前拜登在華盛頓舉行八年來首次「美非峰會」,並積極拉攏非洲國家,除大灑500多億美元投資外,還邀請非洲聯盟 (AU)加入G20,並承諾推動非洲有代表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他此舉是要修復由特朗普一手破壞的美非關係,以及希望借助非洲大陸來對抗中俄。

非洲多國一直是中國傳統盟友,近年中國更積極擴大在這個非洲大陸的經濟影響力,美國豈可坐視不理?事實上,對非洲人民來說,過去這麽多年以來,地缘政治早巳是他們最大的噩夢,大國在這個大陸上的角逐,造成了非洲大陸一直動盪不安,戰爭頻繁。

有研究經濟歷史的專家都明白,非洲的豐富天然資源在過去推動了全球經濟,無論是用於製造可口可樂的可樂(Cola),還是用於投在廣島那顆原子彈中的鈾,一樣來自非洲。非洲的資源為全球經濟服務的歷史由來已久。我們甚至可以說,歐美乃是靠着非洲的資源推動了工業化。

榨取化石燃料 助長非洲氣候危機

不幸的是,非洲並沒有從西方的工業化中受益,只有世世代代被剝削和邊沿化,這反映了全球經濟結構極度之不公。在大國眼中,要征服和控制非洲的天然資源至為重要,這不僅可助他們工業化,並可強化他們的軍事助他們擴張勢力。試想想,美國與非洲有九成貿易涉及石油、天然氣和採礦業,而在可採資源的地區裏,必定存有軍事利益,無論從殖民時代到新殖民時代,不分哪個大國,軍火利益成主導力量,這同時也是非洲的噩夢。

以索馬里為例,在整個舊冷戰期間,當時的蘇聯和美國都在爭奪索馬里北部的鈾礦,以及其具重要貿易及戰略地位的海峽地區,並爭相向索馬里傾銷武器,這令該國變得無法治理,而且使得非洲國家之間的衝突更加激烈。

軍事角力推動大國加速榨取非洲的化石燃料,從而助長非洲氣候危機。早前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非洲代表已就此疾呼,我們必須阻止軍國主義的蔓延,也必須了解軍國主義、化石燃料、和氣候變遷之間的關係,尋找方法真正限制有害化石燃料流入我們的全球經濟。

在新的一年,我們有義務協助非洲建構他們的主體性和治理能力,重回發展正軌,並改變全球貿易體系的不公結構,不要讓非洲變成中美新冷戰的棋子,讓地缘政治繼續成為他們生活的噩夢。

上一篇新聞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