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來臨,祝各位《觀新聞》讀者新年進步、身體健康。一年以來頗似轉瞬,卻也不乏內涵。回顧去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為癌症患者舉辦首次慈善畫展,並如願成為一名中醫學生,延續多年以來對生命的感知和探索。
By 海倫(醫療專欄作家)
自然,人生貴相知,朋友間除了知心共情,他人的生命常令我感觸。去年一位好友與丈夫交往不足三個月,便決定廝守終身,喜結連理,實是名副其實的「閃婚」。我聽聞此消息之初,也難免愕然——深入了解一個人何其困難,更何況是短短兩個多月呢?然多想一層,這也不失為一件值得高興、且十分難得的事。友人夫婦已屆中年,年少懵懂氣盛的階段早已過去,卻仍可在閱世已深之時保留熱情,在紛亂人間中認定一人,並義無反顧地向對方奔去——這是多麼的可貴!
友人閃婚兩個月 丈夫患直腸癌
婚姻的意義,是不論貧窮與富足、健康與疾病、順境與逆境的相守。友人的丈夫於婚後兩個月確診直腸癌,友人雖百感交集、一時擔憂不已,但仍不忘安慰和鼓勵丈夫。丈夫得悉自己患病,也立刻為其妻着想,擔心自己的病情拖累妻子。雖然二人交往的日子不長,面臨難題時,卻不約而同地以對方為首位。婚姻的誓詞在他們身上,並不曾變得輕巧;而新婚的二人卻已經歷過許多老夫老妻不曾面對的考驗。常說「同富貴易、共患難難」,這種考驗恰好印證二人毅然定下終身之約的真情。此後,友人便開始為丈夫尋醫問藥,又陪伴他接受治療,無微不至的照顧,攜手渡過這段時日的考驗。
人群中與一人相識相愛只需一時的勇氣,但守護一場婚姻卻需一輩子傾盡全力。結婚指「締結婚姻關係」,古時喚作「成親」,指「成為親人」。「成親」背後未必是轟轟烈烈的愛情,卻遠不止一張冷冰冰的婚書,而是成為彼此的至親,「宜其室家」。作為二人的朋友,我見證他們相守的承諾,感受二人新婚之喜之餘,也為其真情而感觸。「閃婚」於旁人看來草率,卻未必經不起生命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