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多自在。我們都知道放下很好,但總得要明白,有些時候我們就是還未準備好放下,此時強求「放下」只會讓我們更加不自在。
By Ophelie C( 以靜觀開拓的眼界,細看日常)
在《智慧的心》一書介紹的靜觀練習中,有這樣的一個「放下」練習:先回想一件傷透心的事情,好好感受情緒的起伏和身體的感覺,然後問自己:「真的想內心不斷重演這一幕嗎?」「想要執着這一幕?還是想放下了?」此時內心應有選擇,然後默念「放下」,想像自己未來不再執着,心自由了,再好好感受這種感覺。
身體不騙人 靜觀細看身體的訊號
筆者看罷這一段指引,有過很美好的想像,急不及待拿了讓我很受傷的一幕來練習。當我滿心期待放下的喜悅,始料不及的是,當我問自己:「想放下了吧?」的時候,居然打從心底打了個寒顫。我起初還以為天氣真的冷,先後也問了不下十次,每一次問完問題,身體就有一陣不知何來的寒意。本着好奇,我調整了問題,例如問「還是很在意嗎?」等等,身體卻真的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是當我再要求放下,寒意又會回來。
經過多次練習,我投降了,「放下」很美好,但身體顯然在告訴我,現在不是時候。那寒意帶來的驚悚像是一個警號,彷彿警告我勉強放下會受傷。而這一連串的體驗,本身給了我清晰的指引。
靜觀就是讓我們學習專注感受自己身心的真正感覺,好好去感受,自有屬於自己的體會和決定。就像我,看書時的想法跟身體的真正感受原來也可以不一樣,所以旁人無法置喙,因為誰都沒法代你去想、去感覺。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勉強自己放下。畢竟,放不下自有因,鼓起勇氣誠實面對自己內心,或者讓我們窺探甚至直視心中鬱結根源,方能解開心結,從容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