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觀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283號華興商業大廈1001室

全面通關|從業員一去不回 旅行社老闆:我們也在搶人才

-

全面通關|從業員一去不回 旅行社老闆:我們也在搶人才

「繼續行落去,條路難唔難行?我相信會越嚟越好。」在病毒蔓延及政策搖擺的三年間,旅遊業作爲重災區,本港中小型旅行社新星旅遊負責人吳先生(下稱King)終於迎來開關的𥌓光。如今他正與同行競賽,密鑼緊鼓地招聘人手,但要補充在疫情期間所流失的大批從業員,着實困難。業界喜憂參半,不難理解。

文: 李止渝 |攝: 李止渝、孫文瑛

疫情三年,旅遊業幾乎遭受滅頂之災,從事旅遊業20多年的King以「恐怖的結業潮」來形容。去年10月,家喻戶曉的康泰旅行社宣佈暫停營業,對外界來說無疑一枚震撼彈,但在業界看來已算不上甚麼意外,皆因此前的兩個月,本港累計至少有300家旅行社結業倒閉,佔總數約17%,另有兩三成旅行社要員工停薪留職或遣散員工,等待市道回暖。

通關後街上盡見拖喼旅客。
通關後街上盡見拖喼旅客。
政府推出《你好,香港》宣傳攻勢吸引內地及海外旅客。
政府推出《你好,香港》宣傳攻勢吸引內地及海外旅客。

至少300家旅社結業倒閉

在「轉型、停業或倒閉」這道必選擇答題之間,King選擇了前者。「全面封關之下,我們嘗試用不同模式做生意,如我們網上能力比較強,幫口罩公司賣口罩、做網購……之後開始做staycation、本地遊、防疫酒店,慢慢去維持生計到今日。」King表示,上述的臨時生意都算有小小盈利,為員工幫補生計,而部分同行轉型開超級市場,賣世界各地的土產,也有些開設外賣店的,千奇百怪。

難捱的還有政府的通關政策,讓他與一眾業者在希望與絕望之間徘徊。King憶述起來,還是相當清晰,「2020年6月或7月,(政府)說會公佈同內地先通關,我們當時覺得這是希望,後來香港疫情爆發……接着是疫苗,(要求)打三劑之後再通關,我們又變回絕望。」他無奈地續指,2021年12月政府去內地商討通關,「我們準備就緒,已召集舊部。等了一個月,然後(Omicron變異病毒)大爆發,又繼續停業」。

通關後上門或致電查詢的客人大增。
通關後上門或致電查詢的客人大增。
旅行社負責人King以恐怖結業潮形容疫情對業界衝擊。
旅行社負責人King以恐怖結業潮形容疫情對業界衝擊。

離職轉行至人手嚴重不足

在那段日子裏,King並沒有將員工停薪留職,而是將整家公司以part time形式經營,同事們每月上班10日左右,但其間還是有員工離開,另覓出路。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說來也頗為諷刺的是,不少從業員到疫苗中心任職。無論如何,離職轉行無疑是整個旅遊業在疫情之下所出現的結構性改變,不論是旅行社員工,還是旅遊巴司機等高度依賴旅遊的職業,人手都嚴重不足,「做唔切」的現象比比皆是。

訪問期間,旅行社的電話聲響個不停,無疑旅遊業復甦的最佳的證明。電話響,生意來,公司士氣高漲,「(同事)開心得好緊要」,King是樂見的。不過,他也提到最近客戶在Facebook的私訊量多得要命,自己每天也要花幾個小時回覆,又向記者展示海量留言,以證所言非虛,然而要請人又談何容易。「公司人手僅僅是疫情前的一半……我每日都在招聘,入職薪金提高了20%至30%。」即使如此,King表示,最前線的旅遊顧問或櫃枱職員,已去到「極度難請」的地步,旅行社三年無做過生意,大家很想搶頭啖湯,一時「粥多僧少」。

疫情期間食肆非常冷清。Wikimedia Commons
疫情期間食肆非常冷清。Wikimedia Commons

對香港旅遊業持審慎樂觀

「三年以來,很多從業員被開除,現時又要重新招聘。這是一個斷層。」King一再強調,旅遊營運上,最重要有交通配套,航空樞紐要先恢復,如繼續增加航班,如此一來業界才可以幫客人訂機票去全世界。即使如此,King對於香港旅遊業的未來仍然保持審慎樂觀的心態。

King提到業界有inbound(入境遊)、outbound(出境遊)之分。他表示,外地疫情防控放寛比香港來得早,出境遊會復甦得較快,例如去年9月已有旅行社帶團去日本,而其公司一向擅長的短線澳門團現時也十分受歡迎;而入境遊則受制於本地交通、酒店業人手、導旅人數等等仍待恢復等各種因素,而需要較長時間去復甦,但對即將到來的五一黃金周則充滿期待,期望能帶動入境團的生意。

旅遊業是最早遭殃、最遲復甦兼且在歷次消費券也未能受惠的行業。記者問到政府可在哪些方面加把勁,以協助行業復甦,King頗為客氣,沒有加以批評。他認為香港仍然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城市,有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亦是免稅的購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