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金融老店瑞士信貸被老對手瑞銀收購,倒下的不是瑞信本身,而是擁有顯赫聲譽、數百年歷史的瑞士銀行業正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雖然近日歐美銀行危機有舒緩跡象,但事件影響仍在發酵,當中影響亞洲的可能是中東投資者對投資星港的興趣遽然增加。
潛望號By西奈山(財媒老兵)
筆者最近聽行業人士稱,中東資金查詢香港市場的確有所上升,配合政府Hello Hong Kong的宣傳,相信很快有金融業人士組團外訪,其中一站是中東國家,希望能與頭號對手新加坡一爭長短。
金融界或組團外訪唱好港優勢
不過,中東資金對亞洲投資興趣的增加,並不代表他們對美元和歐元的信心盡失,也不是對新興市場突然興趣大增,而只是希望在配置資產方面更多元化。沙特及阿聯酋等中東國家雖然信奉伊斯蘭,開展外交卻不大拘泥意識形態,一般能和其他大國友好,但在投資方面則講求實利及低風險,過去二十年中國一直努力游說沙特以人民幣計價進行石油交易,如果是以此來挑戰美元霸權,而非讓沙特感到有實際利益,是很難造成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交易。
要抗衡美元霸權,首先要了解美元霸權是美國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國際間貿易商集體投票的結果,因為交易不是強買強賣,沒有規定使用哪隻貨幣交易,中國進口其他國家貨品時也有提出以人民幣結算,但人民幣使用範圍暫時局限小國如東盟,歐元崛起,應該算是迄今唯一有力挑戰美元的強貨幣,亞洲國家曾經構思類似歐元的泛區域貨幣,但隨着中國與日韓台等國的關係緊張,亞元構想基本上難產。
中巴協議用本幣 挑戰美元霸權
普京去年6月曾透露風聲,稱金磚國家正努力開發一種基於一籃子貨幣的新儲備貨幣。俄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今年1月更指,將在8月底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上討論。雖然金磗貨幣有一定進展,但要達到歐元的實力地位,日子仍然遙不可及。
最近中國與巴西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爲中介貨幣,而是以本幣開展大規模貿易。這項以本幣繞過美元進行貿易的協議一時間被渲染為成功挑戰霸權的大喜事,但實際上目前美元地位仍不可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