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低壓槽正為廣東沿岸及香港以南海域帶來雷雨。周五早上本港多處地區錄得超過20毫米雨量,而元朗及大埔更錄得超過30毫米,天文台在凌晨2時一度發出黃色暴雨信號,有網民分享在錦田拍到落雹的片段。
「香港地下天文台」facebook專頁的片段顯示,冰雹隨雨而下,在地面有少許冰雹,網友拾起的冰雹如西米般大小。網友表示片段在錦田凌晨2:53左右拍攝,當時正值黃色暴雨警告。亦有網友留言指當時雷聲作響,落冰雹前,突然有一浸涼氣,而冰雹打落屋頂非常響亮。

落雹是一種自然現象,在香港並不常見,平均每一至兩年才出現一次。冰雹是強雷暴中產生的大冰粒。強雷暴出現時,大氣的垂直運動十分猛烈。由於大氣對流層的温度一般隨高度增加而下降,當較暖濕空氣上升時,空氣中的水分會遇冷凝結。由於上升氣流猛烈,水汽會被帶到凍結層以上並不斷打滾,凝結成冰粒。打滾過程冰粒不斷吸收水分,像「雪球」般越滾越大,最後當上升氣流不能再承托冰粒重量時,這些超重的冰粒便會跌落地面,形成落雹。
天文台表示現時為廣東沿岸帶來雷雨的低壓槽會在明日逐漸減弱,而一股偏東氣流會在未來兩三日影響該區。隨著高空反氣旋增強,下周初華南沿岸地區驟雨減少,天色較為明朗。預料一股東北季候風會在下周中期影響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