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觀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283號華興商業大廈1001室

醫患世界|《不敵癌魔?》

-

醫患世界|《不敵癌魔?》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有名人或藝人因癌病離世,各大傳媒均不約而同地以「XXX不敵癌魔」來做標題,讓我一直不吐不快。

By 海倫(醫療專欄作家)

「不敵」,從字義解釋即是「輸了」、「給打敗了」。可是,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李白《擬古》云:「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說明人生在世匆匆如過客,死亡是回歸自然之道。韓愈《李元賓墓銘》云:「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貪者不可以茍得也。」

 

死生乃天地之常理

除了霎時飛來橫禍,基本上人生到了最後終究要得一種病來告別人間。那豈不是人人都是輸家?既然結局是一樣的,至於得了哪一種病,也就不那麼重要了。重點反而在於當下該怎麼活。

 

美國著名女散文家Agnes Repplier曾說: “The diseases of the present have little in common with the diseases of the past save that we die of them.”(過去與現在的疾病幾乎沒有甚麼相同之處,除了我們會因之而死外。)得了癌症固然不是必死,但因為癌症治療確實不容易,且有機會威脅性命,患者往往會感受到死亡前所未有地接近,反而會更積極地面對人生。

 

季路問「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說,唯有認清人人都會死亡這個事實,我們才能活得更精彩,而癌症正是一個很好的角色,幫助我們認清、並提醒我們人人都會死亡這個事實。得了癌症,你明白你餘下的時間可能有限,你會把握每一個當下跟摯愛在一起、到想到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你懂得重新審視和分辨生活中各種人和事的性質、份量和優次,你對身外之物愈看愈淡;過去視如珍寶的東西,如今一文不值;昔日覺得面目可憎的人,現在似乎不再那麼厭惡。

患者活得比從前積極

許多癌症患者活得比從前積極,因為只有對生命全力以赴,才能悟出生的價值和死的意義。就如魯迅所言:「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是真正地死掉了。」韓愈《李元賓墓銘》云:「生而不淑,孰謂其壽?死而不朽,孰謂之夭?」意即活着而人品不正,誰說他長命?死去而精神不滅,誰說他命短?行為不端、茍且偷生的人,雖然活着也只是行屍走肉;人雖死了但精神長存,才是真正的活過。

我認識不少癌症患者,與癌症角力多年,並沒有讓癌細胞趾高氣揚地奏凱歌。他們已盡力打了美好的一仗,勇敢地堅持到最後一刻,並且永遠活在摯愛心中。他們雖死猶生,他們並沒有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