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可以換到愛嗎?」這問題大家心裏有數,愛跟努力從來不成正比。但筆者上佛法輔導課看案例時,發現很多人會認定不被愛是不夠努力之故,所以拼命滿足各項條件,想要證明自己值得被愛。早前有朋友正正跟我說,愛需要用努力賺回來。她渴望媽媽能無條件愛她,明知求不得仍然拼盡全力做乖女,結果在失望中筋疲力竭。
By Ophelie C( 以靜觀開拓的眼界,細看日常)
「你愛過的人都很完美的嗎?」我問。「不是呀!」她說。「那你應該知道愛一個人本來就不問值不值得。有些人有很多缺點,但你還是可以很愛很愛啊!」她聽罷若有所思。
「但這樣的愛也不是完全沒有條件的。最起碼你是你,他是他,你們在那個時空遇上、有緣繼續相處等等,這是條件。親情也如此,她是你媽媽你才想要這個人的愛,這本來就有條件。然而有時剛好這個人真的沒能力像你期望般愛你,不是你不夠好。但她也不一定不愛啊!畢竟每個人對愛的表達也不同。」我這樣說。她後來告訴我,這番話助她解開多年心結。
愛與不愛 無關努力或價值
我們常常在人際關係中追求無條件的愛,實如水中撈月。很喜歡王菲的《假如你是假的》:「如果你的樣子變成史奴比…我還愛不愛你?」也許,我們能為對方赴湯蹈火,疾病困苦也不難不棄,但萬一你眼中深情專一的他另有最愛,你真的還能一往情深?
「無條件的愛」不是沒有,筆者也體驗過。在慈悲觀修習中,我們散發的愛遍及宇宙無盡空間,上至太空生物、下至螻蟻都送上祝福。這種慈心讓你善意無限,不會特別想起那個你討厭的人或生物以排除他/她/它,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 照遍眾生,不加分別。但無論任何關係,只要認定了誰,本身已依賴特定條件才能延續。而努力最多創造一些有利條件,但對方愛與不愛還有很多其他條件使然,不愛也不代表你不夠努力或不值得被愛。「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情來無因,緣份決定一切,懂了就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