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自己受過苦,我應該更加對人有同理心,盡量令佢哋唔好受咁多我曾經受過嘅苦。」成長於破碎家庭,糾纏多年的「父女情」反而令海倫更加珍視與子女的關係。她細心觀察孩子所需,同時給予無限支持。沒有父母作為榜樣,海倫就細讀育兒書籍,頻繁參加講座向專家學習;另一方面跟學校緊密聯繫,擔任家教會主席,或是向校長請教與子女的相處之道。

海倫自言是自由派媽媽:「我唔會強迫佢哋做任何事,好似阿女最初想讀音樂,好多朋友話唔實際,但我覺得人生苦短呀!你活幾長唔知道,盡量活每一日都係做自己喜歡嘅事,搵錢唔太重要,你肯做實唔會餓死。」

鼓勵子女做義工
女兒自稱「嘴巴比較笨」,海倫亦較擅於以文字表達,因此母女習慣以書信溝通。去年疫情期間,選修泰文的女兒突然提出獨遊泰國,儘管思想開放,但海倫亦難免擔心。「平時我咩都畀,但嗰次真係擔心佢人身安全,返到香港又要住酒店隔離,係咪有迫切性而家要去先?」但女兒寫信剖白,希望以旅遊體驗建立自我,結果成功說服海倫頷首。
傳統華人長幼有序,海倫卻喜歡與子女相處如朋友,有誤會時不怕向子女道歉,一家三口也絕不吝嗇說「我愛你、多謝你」,這是她大病後的領悟:「聽日係咪可以瞓醒都無人知,我唔想有遺憾。」海倫盼子女無論如何都能夠熱愛生命:「同埋有機會就去做義工啦,你會見到好多人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