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芸芸醫學專科中,結直腸外科一向被視為高厭惡性的一門專科。我曾經也想不明白,為甚麼有醫生會選擇要經常與大便「交手」的專科。如今,我明白到當你一心想着救人、為病人紓解痛苦的時候,你根本會無視眼前(甚至手中)的大便,也彷彿嗅不到令人噁心的大便氣味-這是不是叫做「渾然忘我」?
By 海倫(醫療專欄作家)
年約80歲的鮑伯伯,曾是一名資深廚師。年輕時他飄洋過海,在日本福崗工作幾十年養活一家,直至日本發生大海嘯前的一年才正式退休回港,與兒孫共聚天倫。伯伯以往有心臟病(曾做搭橋手術)和前列腺毛病,半年前因咳嗽和肩膀痛求醫,最後確診腎癌,且已擴散至胸腔和骨骼。
80歲伯伯患腎癌
自此,他的生活便大有不同。鍾情山水、曾天天到住所後山遠足的伯伯被街坊和山友戲稱為「包大人」(因其姓鮑)。確診後不到兩個月,他卻已寸步難行,要依賴輪椅活動。而在廚房掌勺多年的他,如今卻疼得無法抬起右手。
劇烈的痛楚讓他非服止痛藥不可。藥物的副作用加上年老、癌症令他忽然失去行動能力,因而甚少活動;加上他因病情變得愈來愈消瘦虛弱,故連排便的氣力也沒有,曾有三星期沒有排便。伯伯每晚骨痛不已,輾轉難眠;瀉藥令他腹部絞痛,雖有便意卻因太虛弱而無力排解。老伴眼睜睜看着他受苦,可也幫不上忙,在疫情下亦不敢帶伯伯前往急症室求醫,只能無助的抱着他日夜慨嘆,抱怨上天折磨她的至愛。
3個月冇法排便
我得悉伯伯的情況後,便帶同灌腸劑、潤滑劑、手套和床墊等上門為他放大便,希望可讓他稍稍緩解。第一次通便後,他只能排出些許,第二次後又多排了一些(畢竟他已經三星期沒有大便)。成功排便後,伯伯竟忽然哭了出來。說實話,我有一點被嚇到,心想:排便後不是應該舒服多了嗎?怎麼會辛苦得哭了出來?會不會是其他問題?
原來,伯伯是為了終於能排便而一時感觸,悲從中來。「活到80歲才知道,一個人原來連有氣力排便都不是必然的。」我才恍然明白,他流的是感觸和感動的眼淚。接着,他連番向我道謝,同時也不忘謝謝老伴的辛勞照顧。看見這樣的場面,我的眼淚也憋不住了。
呼吸、行走、進食和排泄,看似自然兼理所當然的本能,其實也非必然。就像愛寄身山間、以雙手打拼多年的鮑伯伯,被疾病在朝夕間奪去活動能力。有一天,你我亦也許會失去這些被輕視卻缺之不可的本能。唯有在此刻,靜聽自己沉穩的呼吸、躍動的心跳;就在現在邁出仍然輕盈的步履,向鍾情的風景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