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懷石料理,「懷石」 兩字是指佛教僧人在坐禪時在腹上放上暖石以對抗飢餓的感覺。有内地美食家稱,從這個角度出發,嗦丟可以說是中國誕生於民間的懷石料理,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對抗飢餓。
近期爆紅的湖北恩施爆炒卵石之所以叫嗦丟,是因為石頭嗦完要吐出來丟在空碗裏,如果需要,可以反復炒,反復嗦。以前的老船工從上海乘船到湖北,一道嗦丟就可以嗦一路,一大壺酒喝完,石頭上的味道還在,堪稱盤石頭的最高境界。

江邊鵝卵石自帶淡淡魚蝦腥味
不講不知,用來烹飪嗦丟的石頭有着嚴苛的等級劃分,以流經恩施的清江岸邊鵝卵石為上乘品。非溪流鵝卵石為中品,工地用剩下的石頭,則被打入下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拿來制作嗦丟。
專注品嘗嗦丟幾十年的老饕,只需將鵝暖石丟進嘴裏,用舌尖稍稍一咂摸,就能嘗出鵝卵石的滋味。「江邊的鵝卵石自帶淡淡的魚蝦腥味,我丟嘴裏就能知道是不是本地的鵝卵石,新不新鮮。」
啃石料理在這個物質豐盛的年代,嗦丟還存在的意義,可能就是提醒後人不要再回到過去那段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