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悄悄加價至1小時¥6.5 網民呻貴過搭巴士

-

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悄悄加價至1小時¥6.5 網民呻貴過搭巴士

曾經內地大力吹奏共享經濟,數年前興起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健身房、共享玩具、共享服裝等。2016年內地有廿多間共享單車企業混戰,但如今美團單車、哈囉單車、滴滴青桔這三家企業佔據95%的市場,他們悄俏漲價,部份城市的共享單車價格已經漲至1小時6.5元人民幣(下同),有網民網民呻貴過搭巴士。

紅星新聞報道內地共享單車主要有兩種收費模式-單次騎行及套餐騎行,去年1月開始共享單車的套餐騎行卡迎來集體漲價潮。哈囉單車及美團單車去年先後將騎行套餐7天卡10元漲到15元,30天卡25元漲到35元,90天卡75元漲到90元。若消費者全年都買季卡騎單車,即是需買4張季卡的話,共花360元,在內地這價錢已經可買一架單車。而用戶若找不到停車點時,還要面臨額外的調度費、管理費等。

哈囉單車。
哈囉單車。

而單次騎行方面漲幅亦不少,例如美團在成都之前起步價1.5元30分鐘,如今調整為只有15分鐘,滴滴青桔在上海每小時收費則為6.5元。而收費亦因城市而異,因此部份一線城市共享單車收費更高。那個曾經的五毛錢半小時、各種紅包甚至免費騎的時代早已不再。難怪有消費者會抱怨如今騎共享單車的價格已經貴過巴士與地鐵。

事實上中國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億人,用戶選擇共享單車出行主要因素是認為其環保、鍛煉身體、不想走路、不想坐公交、價格實惠等原因,亦成為不少消費者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駁腳」出行問題。根據艾媒咨詢數據近90%的共享單車用戶,每周都會使用共享單車。以北京為例,去年共享單車騎行量已達9.37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80.65萬人次。

滴滴青桔。
滴滴青桔。
美團單車。
美團單車。

雖然市場大,但其實共享單車又不怎麽賺錢。哈囉出行2018年至2020年三年累計蝕48億;而美團,共享單車業務與社區生鮮所在的新業務板塊經營虧損高達284億元。報道分析兩大蝕錢原因,第一以往消費者的押金能拿來做槓桿,變相成為融資工具。但如今大家都是「免押金」模式,盈利模式只剩下用戶付費與廣告。第二成本高,哈囉CEO楊磊曾表示一輛單車每日運維成本為0.3元,每天每輛車的折舊成本是0.6元。換句話每輛共享單車每天的運維和折舊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而一輛單車每年就要花費365元。假設共享單車企業投放10萬輛自行車,一年的運維成本就能高達三千多萬元。這還沒有計算丟失、嚴重損壞等極端情況,最終成本只會更高。

不過分析認為企業做共享單車背後,其實各有計算,例如哈囉,共享單車只是出行業務只是一個入口,企業想做的是出行及生活服務平台。哈囉去年4月把名字中的「出行」二字去掉,並啟用「陪伴生活每一天」的全新品牌口號。哈囉表示這意味著公司從移動出行平台向專業的本地出行及生活服務平台轉型的全新發展階段,目前除了騎行、順風車、叫車等出行領域業務外,還涉足包括酒店、餐飲、線上跑腿、火車票、景點門票、寵物等業務。

不少人以共享單車上班。
不少人以共享單車上班。
上一篇新聞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