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揼骨受傷求醫 北上消費遇糾紛點投訴?

-

深圳揼骨受傷求醫 北上消費遇糾紛點投訴?

自通關後,北上消費成不少港人的習慣,不過最近有網友在小紅書吐苦水指在深圳揼骨後受傷,需回港求醫。究竟港人在內地遇到糾紛可以怎樣投訴及處理呢?

女網友「孤獨的美食家:兔姐」在小紅書吐苦水指近日在深圳揼骨後肩頸肌肉繃緊,抬手也感到拉扯。事後跟店家裏相熟的師傅投訴,怎料對方叫女網友不用求醫,提出親自赴港到網友的家為她再按一次,處理手法非常奇怪。該女網友結果拒絕店家的提議,自行求醫服藥搽藥膏。亦有其他網友留言稱自己也曾在內地按摩時遭按傷。

網友在小紅書稱在深圳按摩受傷返港就醫。
網友在小紅書稱在深圳按摩受傷返港就醫。
除了按摩,該網友也購買拔罐服務,但她後來發現不應連大腿也拔罐,質疑技師的專業水平。
除了按摩,該網友也購買拔罐服務,但她後來發現不應連大腿也拔罐,質疑技師的專業水平。

本港駐粵辦指暑假期間,港澳人士北上消費熱情高漲,消費類型日益多元化。除了最為常見的餐飲和購物之外,「變美」項目也越來越受青睞。據有關平台統計,7月以來,香港消費者赴深圳美容、美髮、美甲等的「變美」訂單量,較1月同期增長超過800%。

一旦遇上消費陷阱和消費糾紛,都可以致電12315聯絡市場監督管理局或消費者協會。前者為政府機構,處理跟經營者相關的問題;後者則為監督商品服務的社會公益性組織,他們亦參與調解工作。內地《價格法》規定任何項目消費都要明碼標價,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則列明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也有公平交易權,即不能接受質次價高的情況。如確定因技師手法不專業導致損傷,消費者
可要求店家賠償營養費 (以營養品作為對身體補充而支出的費用,是一種輔助治療)、醫療費、護理費等合理支出。但難度在於消費者要證明損傷是出於技師不專業造成。除非對方自認,很多時候對方都會否認。有律師建議第一時間求醫保留病歷,情況嚴重可做司法鑑定。而不太緊急的個案,消費者也可透過網頁、微信小程序投訴,之後有專人處理。

上一篇新聞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