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日本福島核廢水計劃於今日正式啟動,中國海關總署立即宣佈全面禁日本水產入口。
東京電力公司(東電)在日本時間中午1時,首次向太平洋排放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經處理的核廢水。東電稱其放射性物質活度為最大每升水63貝克勒爾,遠低於每升水1500貝克勒爾的排放標準。
日本政府在兩年多以前敲定了核廢水排海方案,宣稱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一直強調安全性,但計劃仍遭日本漁業人士、核爆受害者後代反對。有本港核專家表示由於日本當局暫時未能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損壞的堆芯拿出來,所以每月會不斷有新的污水產生,水量相當於一個泳池。按日方計劃,東電將首批排放的約1噸處理水與海水混合,對氚的活度進行最終測定,在確認沒有問題後啟動水泵,開始排海。處理水通過海底隧道抵達約1公里外的海域,今年計劃排放共計約3.12萬噸,預計整個計劃持續約30年,至反應堆報廢工作完成為止。


中國外交部批評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並表示核污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於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和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中國海關總署在污水排海計劃啟動同日宣佈為全面防範福島核廢水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例即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而香港亦已對東京、福島10都縣的水產設入口禁令,澳門的限制更嚴格,把來自10都縣的蔬菜、雞蛋、水產等生鮮食品一律禁止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