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羊城晚報)從位於南沙的廣州港指控大廈俯瞰,顏色各異的集裝箱堆滿了整個南沙港四期碼頭岸線,船只在岸邊等待裝卸貨。仔細看,你還能看到橘色的無人駕駛小車穿梭在集裝箱中,可以精准地到達每個作業箱區。南沙港展廳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全球首創的北鬥導航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在滿載工況下作業時長能達到4個小時。
IGV小車的運用,是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碼頭堅持智慧低碳發展的一個縮影。11月7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和廣東省政府新聞辦組織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團走進位於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碼頭,了解南沙四期碼頭自動化建設和業務模式創新成果。
2022年6月《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 (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印發,“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自《南沙方案》發布以來,廣州港南沙港區緊抓發展機遇,積極推動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建設。
當年7月,南沙四期碼頭正式投入運行,港區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建有4個10萬噸級海輪泊位及配套集裝箱駁船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為490萬標箱。運行近一年後,集裝箱測試吞吐量達92萬標箱,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穩步提升至2400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廣州港南沙四期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李樹沛表示,整個南沙港區的建設規劃,在業務層面上,推動周邊產業集聚,有利於南沙港區發揮其位於大灣區幾何中心的輻射能力;在技術層面上,有了南沙一、二、三期的碼頭運營經驗,使他們對於後續的自動化碼頭建設有了經驗積累和人才儲備。
李樹沛透露:“南沙港區四期碼頭全球最大的平行布局全自動化碼頭,堆場平行布局是它和其他自動化碼頭區別最大的地方,如果這套方案實踐成功,也能夠很好地復制到南沙一、二、三期傳統碼頭的自動化改造上。”
“相比於深圳鹽田港主打歐美市場的航線,南沙港在非洲、東南亞等航線的開行上更有優勢。”廣州港股份生產業務部集裝箱運營中心市場營銷總監王沙靈介紹,廣州港也在南沙針對特色產品進行了模式的創新,例如,南沙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車釐子、鮮榴蓮海運進口口岸,去年10月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冷鏈項目正式啟用,支持全球冷鏈業務營銷和貨源引進,推動重點水果品類進口業務向南沙港區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