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廣州市荔灣區印發《廣州市荔灣區促進醫藥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進一步推進荔灣粵港澳大灣區醫藥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中醫藥強區,提升荔灣醫藥產業綜合發展水平,促進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若干政策》是荔灣區出台的首個醫藥產業專項支持政策,全面對標廣州市關於實施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六大行動”的最新戰略部署,從提升荔灣醫藥產業綜合發展水平這一目標出發,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創新技術、產業人才、產業空間、數字化轉型等方面要素,以中醫藥文化傳承、中醫醫療服務水平提升為支撐,提出“一個核心,四大要素,兩大支撐”政策體系架構。聚焦醫藥產業的研發創新、生產制造、中醫藥特色、人才集聚等方面給予支持。
《若干政策》主要有以下四大亮點。
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
著力打造從項目落地到產業化、“個轉企”到“小升規”全生命周期支持環境。
一是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對新建立的醫藥制造重大產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5000萬元及以上的,最高獎勵500萬元。
二是完善產業發展載體。對新培育、認定的生物醫藥類各級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最高獎勵300萬元。
三是推動數字化轉型。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評選為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台的,一次性獎勵250萬元;被評選為國家級特色型或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台的,一次性獎勵150萬元。
四是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對區內企業獲得新藥證書、生產批件、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或者相關國際市場准入許可,且在本區產業化的,最高獎勵1000萬元。
五是加強中小微企業培育。符合條件的“個轉企”醫藥企業一次性獎勵1萬元。首次納入“四上企業”管理庫的醫藥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
聚焦研發創新重點環節
重點鼓勵企業研發創新,補貼獎勵覆蓋各品類新藥、仿制藥、醫療器械以及創新平台,支持面廣、覆蓋面大。
一是給予新藥研發項目配套補貼。按照實際獲批國家級、省級扶持資金的一定比例給予配套支持,最高獎勵1000萬元。
二是支持新藥研制。對新取得藥品注冊證書(或藥品注冊批件)且在本區生產的品種,最高獎勵1000萬元。
三是推動仿制藥研發。對首次通過一致性評價或被列為參比制劑,並在本區生產的品種,給予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四是支持醫療器械研制。對首次取得有關醫療器械注冊證的產品,最高給予100萬元一次性資金支持。
五是支持醫藥創新公共平台建設。按照項目實際投入建設經費的30%予以支持,最高獎勵1000萬元。建設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在白鵝潭商務區或海龍圍科創區範圍內,按不超過建設投入資金100%,給予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的財政經費建設補助。對新認定的各級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最高獎勵200萬元。
凸顯荔灣中醫藥領域特色
聚焦中醫藥領域精准發力,鞏固提升荔灣中醫藥產業優勢,獎勵力度居全市第一檔。
一是支持中醫學術傳承。支持國醫大師、岐黃學者、全國及省市區名中醫在本區建設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給予最高10萬元經費支持。
二是鼓勵中醫藥老字號發展。對獲評“中華老字號”的醫藥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新獲評“廣東老字號”的醫藥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新獲評“廣州老字號”的醫藥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老字號企業在本區每新開1家連鎖直營店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單個企業最高獎勵10萬元。
三是推動中醫藥學科建設上水平。打造區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按每個項目每年50萬元資助。培育區級中醫臨床特色專科,按每個項目每年10萬元資助。支持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建設,按每個單位每年30萬元資助。創建省級婦幼保健機構中醫藥工作示範基地、市級中西醫協同治療示範單位,按每個單位每年20萬元資助。
注重人才引進培育
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支持力度,吸引產業人才集聚。
一是給予安家補貼、子女教育支持、租房優惠、配偶就業支持、醫療健康服務支持、入編支持、落戶支持等。
二是對建立醫藥領域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按照實際獲批市級扶持資金的50%給予配套支持。
三是給予薪酬補貼。經認定的醫藥產業高層次人才,全職且稅前年薪不低於25萬元、柔性合作稅前勞動報酬不低於18萬元,分別按稅前年薪的35%、30%給予人才補貼。全職的連續補貼3年。